我相信,那一切都是種子。只有經過埋葬,才有生機。(by顧城) +10我喜歡

【小說】​紫氣微揚/古塔之音   紫氣微揚     01         陽光明媚的四月,王育回到了闊別已久的故鄉連云港。 王育這次回家,一是因為母親生病,二是因為歌舞團團長給他下達的任務,要求他創作一首與印度有關的協奏曲。王育思考許久,毫無頭緒。正好接到家中電話,說母親病重,于是他決定先回家探望母親,再在大圣湖邊尋找靈感。 王育的家就在花果山腳下,大圣湖的南邊。站在自家二樓的窗前,王育就能欣賞到一湖春水,還有對面遙遙相對的海清寺。寺內的古塔—阿育王塔,依然靜靜地矗立在那里,千年不變。 王育記得小時候,經常和小伙伴們去海清寺玩耍。大家在塔內爬上爬下,高聲喊叫,惟有王育不知是從小體弱的緣故,還是與佛有緣,他只安靜地觀看,不喊不叫,也不摸爬滾打。有時候,他在佛前一站就是好久。在別的孩子眼中,那些佛像都是泥塑的,是“死”的,可在王育的眼中,這些佛像都是“活”的,神秘而靈動,仿佛時刻在與他交流,傾聽他的訴說。別的孩子問他在干嘛?他只是愣愣的,什么也不說。  小伙伴們嘲笑他:“哈哈,他就是個傻子!”。 “不,他就是個和尚,我媽媽說他是和尚轉世……” 王育也曾問過母親,他真的是和尚嗎?母親輕輕地摸著他的頭說:“你從小就體弱多病,所以拜昌仁大師為師,也算是半個和尚吧。”  小時候的王育,平時看著傻傻的,可是學習卻一點也不含糊。不僅如此,他對音樂也非常有悟性,可謂無師自通。那年趕廟會,母親知道他喜歡音樂,花了五元錢,給他買了一支竹笛,王育欣喜若狂、愛不釋手。 自從以后,每到晚上,別的孩子都去“躲貓貓”了,只有他一個人獨坐湖邊,輕輕地吹著自己喜歡的歌謠。有時候吹著吹著,仿佛有一個樂隊在和著他,樂聲清越,平和,似一縷春風,又似一湖秋水,給人帶來無限的快意。 后來,他漸漸長大。不僅人長得帥,而且文采飛揚,有些“鶴立雞群”了。他的作文寫的那叫一個棒,小小年紀,寫出來的文章極富哲理,令人嘆服。可就在他要高考的那年,因為一場意外,父親離開了人世。本來家庭負擔就重,這下,剩下母親一個人,怎么能夠承擔呢?王育心中痛苦不堪,既為失去父親,也為自己的前途。 一天晚上,王育獨自坐在湖邊,默默地拿起笛子,隨心吹奏起來。 笛聲低沉,緩慢,似低訴,似哭泣。無言的悲戚從笛聲中透出,壓得人透不過氣來,就連湖水仿佛也被感染了,靜靜地沒有一絲波瀾。 突然,一陣琴聲從對面飄來,融入了他的笛聲:“頓嗯——頓嗯——頓……”。 雖然只有簡單的幾個音符,但它所表達的內容卻勝過千言萬語。有憂傷,有纏綿,也有希望。王育一動不動地坐著,琴聲仿佛有一種魔力,穿透他的五臟六腑,注入他的靈魂之中…… 笛聲凝滯了。直到琴聲悠揚,如春風拂水,在他的心湖中泛起層層漣漪——他不覺心馳神往起來,再次橫笛,將自己的笛音融入其中,與琴聲相互纏繞著,訴說著,仿佛正在演繹著一場生命中的悲歡離合,一場生死愛戀。 那動人心魄的聲音,久久回蕩在湖面之上…… 一曲終了,余音不絕。 許久,王育才清醒過來。他抬頭四下尋找,卻見湖水悄悄,岸邊寂靜無人,任憑他的目光穿過黑暗,穿越湖水,卻怎么也找尋不到彈琴人的影蹤——或許,這美麗的月色下根本就沒有什么琴聲。 那年高考,王育放棄了進入高等學府深造的機會,進入一所中等師范學院音樂系就讀。在音樂學院,王育憑借那天晚上的靈感,創作了笛子獨奏曲《無言的哭泣》。在一次學校的匯報演出中,王育因為這首曲子,被省歌舞劇團看中,破格進入省歌舞劇團,成為一名專職的笛子演奏員。 現在,他是省歌舞劇團首席笛子演奏員兼作曲。     02         回到家中的王育,除了陪伴病中的母親,就是翻閱有關印度音樂方面的資料,或者去大圣湖邊散步,尋找創作的靈感。 現在的大圣湖,相較小時候漂亮許多。修整過的堤岸上鮮花盛開,草木青青;湖面上碧波蕩漾,野鴨成群,天空不時有鷗鳥飛過;對岸的阿育王塔依然聳立,浴日穿云,直插云霄。記得曾有詩頌贊海清寺的阿育王塔:“九級云梯攀到頂,一天星斗喜垂肩,關心海島千山雨,放眼齊州幾點煙”。 望著遠遠矗立的阿育王塔,王育感慨良多,小時候的很多事情又在腦海浮現。 記得小時候,海清寺的主持昌仁大師,常常牽著自己的手,給自己講解寺院墻壁上的佛經變故事,還有很多佛理。 王育因為和尚的事情,也曾問過昌仁大師,自己是和尚轉世嗎? 昌仁大師哈哈一笑:“一切皆是因果。” “因果,因果是什么?”王育好奇地問。 “過去為因,現在為果。現在為因,將來為果。有什么樣的修行,就有什么樣的結果,你明白嗎?” 王育懵懵懂懂地點了點頭。 昌仁大師笑著說:“現在不明白不要緊,慢慢地你就會明白的。” 小時候的一切,仿佛無形中影響著王育的一生,心存善念,禪意綿綿。 想到昌仁大師,王育心中慚愧。因為工作繁忙,每次回來匆匆,已經有好幾年沒去拜見大師了,王育決定明天就去看望昌仁大師。 第二天傍晚,王育服侍完母親躺下,由花果山停車場邊的小路,漫步向海清寺走去。 遠遠的,只見新修的海清寺四方形的回廊,白墻,紅檐,灰瓦,坐落在山光水色之中。整個院落坐北朝南,殿堂式的山門氣勢恢弘,雄偉壯觀。    王育進入“山門殿”,只見殿內的哼哈二將,手持金剛杵,銅鈴似的眼睛怒目相向,好像在怒斥他為何許久不來拜見?兩側回廊的櫥窗內,存放著許多海清寺歷代收藏的佛像與法器,精美絕倫。正對大門的阿育王塔,古樸凝重,典雅大方,九級八面,巍然聳立。 王育每次走近阿育王塔,心中總會泛起一絲漣漪,就好像回到闊別已久的故鄉,今天這種感覺格外強烈。塔下東、西、南、北的拱形卷門內,點金的佛像熠熠生輝 。西側卷門的門楣上“根深蒂固”四個大字依然清晰。 公元三世紀的阿育王在經過了奪位,擴張,瘋狂地殺戮后,幡然醒悟,一心向佛。為了將佛事發揚光大,阿育王在全世界興建了八萬四千座佛塔,奉安佛舍利,傳播佛法。海清寺的阿育王塔就是其中的一座。 王育記得小時候,他待得時間最久的地方就是這里。因為他最喜歡西側卷門內的佛主造像,特別親切,特別慈祥,彼此之間仿佛能夠交流。 王育靜靜的立在佛主前,低頭默默地祈禱:希望佛主能夠保佑母親身體康復,希望佛主保佑他盡快寫出優美的樂曲。祈禱完畢,王育習慣性地面向佛主。只見佛主盤腿坐于蓮花寶座上,神情和睦安詳,一手放在膝蓋上,一手側舉胸前,好似正在念動真言,保佑人們幸福安樂。突然,王育發現佛主的胸前,竟然有一個模糊的女子的影像,眉間一點朱砂,頗似異域風情。他眨了眨眼睛,想要看得更真切些。只見那一點朱砂,瞬間化作一柄帶血的寶劍,直向自己的胸口刺來。王育一陣眩暈,倒退了幾步。待他再睜開眼時,只見佛主慈祥的坐在那里,胸前金光閃閃,哪有什么女子影像?王育暗暗納悶,胸口似乎還在隱隱作痛,他笑著搖搖頭,然后向后面的臥佛殿走去。     03         臥佛殿內的玉佛,有蘇北第一玉臥佛之稱。 王育脫鞋,靜靜地走進臥佛殿內。只見玉佛依舊側身躺臥在榻上,左手平放腿上,右手彎曲著托住頭部,似乎正在凝神遐思,又似乎正在睡夢之中。王育點燃一炷香,躬身下拜,耳邊忽然傳來:“人身難得今已得,佛法難聞今已聞;此生不向今生度,更待何生度此生。卡瓦奇,卡瓦奇。” 王育抬頭四望,殿內的人們各自做著自己的事情,似乎沒有人說話?他心中驚異,今天怎么老遇見怪事?卡瓦奇?卡瓦奇是什么意思? 滿懷疑慮的王育,退出臥佛殿,找了位小師傅打聽昌仁大師是否在廟中?相問之下,才知道,昌仁法師已于前年圓寂了。王育深以為憾,慚愧至極。 去而復回的小師傅,在確認王育姓名后,對王育說,現任主持請他到禪房一見。王育心中微動,也沒有多問,跟隨小和尚,向后院走去。 現任主持大師名叫昌林,正手持念珠坐在桌邊。看見王育進來,微微打量了王育一眼,就伸手示意王育坐下。然后他拿起桌上的一本簿冊,遞與王育。 “此書與你有緣,當贈與你。” 昌林大師還告訴王育,這是昌仁大師圓寂時特意交代,留給王育的。 王育一眼便認出,這正是自己當年看到的那本印度樂譜。 1975年阿育王塔重新修建,發現了地宮,并在地宮中挖出了許多珍貴的文物,包括“佛牙舍利”,“銀棺”,玻璃瓶(瓶內有“舍利子”若干)等等,其中就有這本印度樂譜。昌仁大師因為王育喜歡音樂,曾給他看過,只是當年王育一心想要考取北大,并沒有好好翻看。后來他雖然考取師范學院音樂系,因很少回家,也就忘記了這回事。這次團里要去印度訪問演出,團長讓他創作一首結合中印音樂元素的協奏曲,他忽然心動,想起昌仁大師給他看過的這本樂譜。本來他只希望昌仁大師能夠將樂譜借給自己看看,尋找一些創作靈感。沒想到昌仁大師已經不在了,而且臨終還交代將此書贈與自己,王育既意外又感動。 “這是寺廟的文物,我借看幾天,就歸還吧。”王育摩挲著樂譜說。 昌林大師慢聲道:“此書與你源緣不淺,佛家講究一個‘緣’字,你就不必推辭了。” “那,好吧。”王育深諳佛理,也就不再推辭。 “大師,冒昧地問一句,你知道卡瓦奇是什么意思嗎?” “卡瓦奇?我也不知道,不過好像是印度語。施主沒別的事,就請回吧。阿彌陀佛!”     04         王育告別了昌林大師,回到家中,他急切地打開樂譜翻看起來。借助度娘,王育知道前幾頁大概記錄得是古印度音樂的來源,比如:最早的頌歌是約1500年前的《梨俱吠陀》,《娑摩吠陀》則是上古時期的歌曲集。從書中不難看出,音樂對于印度人來說,是靈魂超脫俗世并升華到精神世界的崇高藝術,在印度人心中占有非常神圣的地位。 書的后面記錄了一些古曲,其中各種樂曲的指法符號,看起來非常繁雜。王育雖然對印度音樂有所了解,但是對一些古樂器,特別是記錄古樂曲的符號,大部分都看不懂。 王育越看越苦惱,本來他想借助這本書,提升自己的創作靈感,可現在別說靈感了,連看都看不懂。他感覺自己這次創作,走進了一個死胡同,這么長時間一點進展沒有,真不知該如何是好了?好在母親的病,不知道是出于他的照顧,還是看見兒子回來心情好,竟一天比一天好了起來,這幾天已能下床走路了,這讓王育抑郁的心情多少得到了緩解。 這天晚上,王育陪母親吃過晚飯,又開始創作,剛寫了兩行,就感覺寫不下去了。他很煩躁,不禁隨手翻起桌上的那本小冊子,不想竟一下翻到了最后。他看著樂譜,忽然覺得好熟悉。仔細看去,這段樂譜竟然和他當年寫的那首《無言的哭泣》有許多相似的地方,這讓王育很詫異。難道這樂譜,與當年那個神秘的彈琴人有關?繼續翻看,前面的一首樂曲,帶有明顯的歡快,印度鼓的打擊符號相當的多,這正是王育想要的元素。王育看著看著竟然哼唱起來,音樂歡快,節奏感特別的強烈,好似有無限的愛意蘊含其中。 快樂的音符在王育的頭腦中不停地閃現,瞬間的靈感,激起了他腦中休眠了的快樂記憶,就像潺潺的流水,一發不可收拾。他快速拿起筆,記錄下那些跳躍的符號,閃動的靈感…… 隨后的幾天,王育邊看樂譜,邊譜曲,傍晚就去湖邊吹奏剛寫的樂曲。有時候吹著吹著,他又跑回家,繼續創作;有時候寫著寫著,他就拿起笛子吹奏起來,就這樣王育常常廢寢忘食,通宵達旦。 這天夜晚,王育終于完成了他的笛子協奏曲《唇邊的夢》。雖然夜已經很深了,但他抑制不住心中的興奮,拿起笛子,徑直向大圣湖走去。 夜晚的大圣湖,萬物靜謐,湖水悄悄。隔岸的阿育王塔在夜色中矗立著,仿佛一注香火,直插云霄。王育默默地站在湖邊,面對一湖春水,滿懷歡欣,情不自禁地吹奏起來。 笛聲輕輕,劃破靜謐的夜晚,是輕聲的呼喚,又似甜美的呢喃;慢慢的笛聲高亢起來,是歡欣,是愉悅,是發自內心的歡喜;緊接著,笛聲越來越歡快,越來越熱烈,王育微閉的眼前,一個絕世的美女正在扭動著柔軟的身軀,不停地旋轉、舞蹈、跳躍,眉間的朱砂忽隱忽現…… 當王育隨著節奏,張開眼睛,只見清凌凌的湖水中,一個女子正凌波起舞,那眉間的朱砂,在水中顯得更外醒目。是倒影!王育急速轉身,身后空無一人;他又急忙轉過身來,只見湖水悄悄,沒有一絲波瀾,水中的女子已消失得無影無蹤。 自從那年古琴聲飄入笛聲以后,總有一個美麗的影子,隱隱約約地出現在王育的腦海中。她含情脈脈,明眸如水,激起王育心中的那點靈犀——這也成為王育至今未婚的一大秘密,他好像一直都在等待她的出現。 現在,王育更加堅信,這一切不是幻覺,這個女子一定就是自己今生要找的人,冥冥中注定,她與自己有緣。 隨后的幾天夜里,王育一再來到大圣湖邊,希望能夠再次遇見她。可是,任憑他怎么吹奏,湖水中再也沒有出現那曼妙的身影。 母親的病已經好得差不多了,團里一再來電催促,王育只好告別母親,悵然地登上回程的列車。     05         王育回到團里,給團長看了他創作的《唇邊的夢》。樂曲既有中國音樂的元素,又有印度的風格,曲調歡快,熱烈,很適合到印度拜訪演出。團長給予了很高的評價,并且立刻著手安排排練。 一個月后,在團長地帶領下,王育和團員們一起,踏上了去印度的飛機,直向孟買飛去。 寶萊塢歌舞團對中國歌舞團的來訪,表示了熱烈地歡迎,并做了周到的安排。 對于這次中印同臺演出,雙方都很重視。因此,在王育他們來到的第二天,印度方面就安排了中印演員一起排練。 王育這次來到印度,隱隱有種感覺,或許自己魂牽夢繞的人就在這里。 在排練現場,一個身著沙麗,有著一雙大大眼睛的印度姑娘引起了王育的注意。四目相對的瞬間,王育的心中有種莫名地激動。那眉間的朱砂,似曾相識。 晚上排練的時候,由于節目靠后,王育和許多演員坐在臺下欣賞。 第五個節目是一個獨舞,王育沒想到的是,跳舞的就是那個大眼睛姑娘。只見她身著沙麗,腳玲叮當,忽而跳躍,忽而旋轉,大大的眼睛忽閃忽閃,異常靈動。姑娘美妙的舞姿,把王育帶進一個美妙的世界,讓王育忍不住想要和她一起旋轉,一起舞蹈…… 王育正看地入神,身邊一個印度演員,忽然用中國話對王育說:“卡瓦奇,卡瓦奇。”說著還豎起了大拇指。 “卡瓦奇!她就是卡瓦奇。”王育驚奇道。 卡瓦奇就是她,一個印度姑娘。原來,我在臥佛殿聽到竟然是她的名字。王育望著臺上不停旋轉的卡瓦奇,激動地說不出話來。 還沒等王育反應過來,旁邊的印度演員緊接著說:“卡瓦奇,人漂亮,舞跳得好,而且手鼓,維那琴都非常棒!” …… 輪到王育他們演出了,那融合著中印元素的《唇邊的夢》,仿佛是一杯清純的泉水,又似一杯濃烈的紅酒,讓人陶醉,再加上印度手鼓的歡快節奏,將那種幸福的感覺,演繹得淋漓盡致,妙不可言。特別是王育的笛聲,更是清越激昂,余音不絕,引起了在座朋友們的陣陣掌聲。 坐在臺下的卡瓦奇,看著臺上盡情吹奏的王育,心中說不出的激動。不知道為什么?有一種似曾相識,有一些愛恨交織,在心中翻涌起伏,欲罷不能…… 最后印度方面,竟然要求王育擔任他們大型舞蹈《阿育王》的笛子演奏,團長一口答應,并讓王育立刻加入到他們的排練中。     06         令王育高興地是,卡瓦奇就是《阿育王》的主演。 在隨后幾天的排練中,王育據印度音樂的有關問題,經常向卡瓦奇請教。令王育沒有想到地是,卡瓦奇不僅精通音律,而且還會漢語,這讓他們交流起來方便了很多。卡瓦奇也非常欣賞王育的笛子演奏,她也就中國音樂,向王育提出了許多問題,王育一一做了解答。就這樣,他們不斷地交流,并且越來越有默契。偶爾的眼神交匯,都會引得兩個年輕人一陣臉紅。仿佛心有靈犀,仿佛前身注定,最后兩個年輕人互留了電話,方便以后聯系。 首場演出終于開始了。 那天晚上,劇院里座無虛席,人頭攢動。演出過程中,人們不停地歡呼,掌聲雷動。特別是中國歌舞團演出的大型協奏曲《唇邊的愛》,既歡快熱烈,又愛意綿綿,很受對愛情充滿向往的印度人的喜歡。最后演出的是印度方面的大型歌舞劇《阿育王》,報幕員特別說明,由中方笛子演奏員王育擔任笛子演奏。 《阿育王》開始了,全場鴉雀無聲。舞臺上,演員們盡情展示著,舞蹈著,整場歌舞美輪美奐。站在臺邊吹奏笛子的王育,將整個身心融入笛聲中。他緊盯著臺上不停旋轉的阿育王和卡瓦奇,看著看著,阿育王竟變成了自己。只見在山林的溪水邊,自己和卡瓦奇公主不停地追逐著,嬉戲著;突然一陣狂風,掀起漫天風沙,卡瓦奇不見了。緊接著,王育聽見戰馬嘶鳴,喊殺陣陣。只見阿育王手持帶血的寶劍,不停地揮動著,砍殺著…… 演出終于結束了。舞臺中央,只見阿育王和卡瓦奇緊緊相擁,其他人圍在他們的身旁…… 演出非常成功,王育也獲得了卡瓦奇的友情。 回國后,王育邊學習印度語,邊與卡瓦奇在網絡上交流。雙方不僅語言得到了提升,而且交流越來越廣泛。音樂,舞蹈,生活,他們無所不談,就這樣,兩個跨國的年青人相愛了。 一年以后,王育接到了一條來自印度的短信: 請與明天上午十點去上海虹橋機場接我。 卡瓦奇   2011年5月18日   +10我喜歡

1   后山上,用籬笆圍起來的園子里,花開了,好漂亮的花呀!只是香氣很淡,若有若無。伍珍一邊喜滋滋地摘著辣椒,一邊使勁地抽著鼻子。   “伍珍呀,你家男人回來了?”   “嗯,你是怎么知道滴?”   “看你滿臉喜氣,走路輕飄飄的,屁股還一扭一扭,就知道是你家男人回來了,死命地灌溉過你。”   “去你的,狗嘴里吐不出象牙來。”(美文精選網:www.meiwenjx.com)   “這是什么花呀,白中透著粉紅,真是妖艷,真是好看。”   “不知道。是俺家男人從外邊帶回來,叫我種在園子里的,沒有告訴過我花的名字。可是這些花既不香,又不能賣錢,也不能當飯吃,浪費了好大一片辣椒地呢,真不知他是怎么想的!”   伍珍摘了滿滿的一籃子辣椒,走出園子,隨口同路過的村民們說笑著。   2   伍珍輕輕地推開自家的院門,男人躺在院子里的竹躺椅上正在睡覺。英俊剛毅的面孔,此時,卻像一個正在熟睡中的嬰兒,可愛極了。她心中生出了滿腹的柔情,輕輕地放下了竹籃,躡手躡腳地靠了過去,在男人的前額上吻了一下。(美文精選網:www.meiwenjx.com)   男人睜開了眼睛,眼睛眨也不眨地望著羞紅了臉的伍珍,猛地把她拉倒在自己的身上,緊緊地擁抱著她。伍珍掙扎了一下,再次仔細地打量了一下自己心愛的男人。然后,激烈地擁吻在了一起。   “伍珍。”   “嗯。”   “我不在家的這段日子,想我了嗎?”   “嗯。”伍珍答應著,然后,突然就淚流滿面了,嗚咽著說:“你都不肯帶我出去?村里很多人出去打工都帶著老婆。你都不肯帶我,我還以為你不要我了,嗚嗚嗚。”   “怎么會呢?過了年,我也帶你出去。天天抱著你快活,使勁地快活。”   “嗯。你快活就是我快活,我要你最最最快活。”   3   晚上,伍珍給男人夾了一塊雞肉,問道:“去年年底,你帶回來的花種全都開了,特別好看。那是一些什么花呀?”   男人突然不耐煩了,很煩躁地說道:“叫你不要管你就莫要管。種完這一季之后,我們也就不再種了。我這一次就是專門回來處理這些花的。”   “可是每天都有人問,我卻答不上來。”   “你說不知道不就得了!”   “嗯。”伍珍低低地應了一聲,開始往嘴里扒飯。男人遲疑了一下,又說:   “哦,對了。如果以后再有人問你,你就說這是格桑花,格桑花是青藏高原上的幸福之花,大家都沒有見過。哈哈,這也是我們的幸福之花呀。格桑花開了!格桑花開了!”男人高興得手舞足蹈。   “嗯。”男人的雙眼,此刻閃閃發亮,真好看,伍珍好想好想馬上擁他入懷,使勁地疼他愛他。   有人敲門了,伍珍放下了飯碗,在男人的目光下走了過去。剛抽開門拴,就被撞到了一邊,一擁而入的幾個大漢直接撲向了坐在桌邊的男人。男人見勢不妙,掀倒了桌子,沖向后門。可還沒拉開門拴,就被按倒在地上了。   4   伍珍紅腫著眼睛,拿著一把鐮刀,一邊哭著,一邊在園子里死命地揮舞著,她恨透了這些妖艷的花兒。好不容易砍完了最后一株,一屁股坐在了地上,她才開始大聲地痛哭起來。   園子外面,站著兩個警&察。有很多人圍觀著,低聲地說著話:   “看到了沒有?據說這就是罌粟花。聽說,以前很多人吃的鴉片就是從這些東東上長出來的。”   “不知道她家的男人是從哪里搞來的種子?只是我們都不認識,不知道公安局的人又是怎么知道的?”   “肯定有人認出來了,舉報到了公安局。”   “太可惜了,多么帥氣的一個小伙子呀,還當過兵呢!”   “聽說他全部認罪了,說是他一個人所為,他老婆伍珍一點也不知情。”   “唉,這小兩口太可憐了。多么般配的一對呀。”   “... ...” +10我喜歡

王念平,生于1974年5月。筆名:思者無語   手           機     林生和馬加是一對稱兄道弟的好朋友。不過,他們的友情最近出現了不愉快,“惹禍”的導火線竟然是一部舊手機。       那天,馬加到林生的時裝店聊天。事不湊巧,馬加這兩天鬧肚子鬧得厲害,聊著聊著就往衛生間跑,更麻煩的是,馬加在如廁的時候手機突然響了,只說了幾句話便電量告急。也許是事情很緊急,馬加于是就蹲在馬桶上喊林生,要借用他的手機。林生來到衛生間外,隔著門問清楚情況后,便抱歉地對馬加說:“兄弟,對不起了!上廁所打手機很不衛生的,再要緊的事上完廁所打也不遲啊。”馬加聽了,頓時窩了一肚子無名火。心里說,不就是借用一下手機嘛,還有這么多講究?哼!就你那個破爛貨,早該扔垃圾堆里了。       馬加說林生的手機是破爛貨,確實有根有據。林生的手機不是名牌,看起來又土又笨,而且外殼也磨損得很嚴重。但他卻如獲至寶,毫不在意地拿著在大庭廣眾之下打電話跟別人談生意。馬加多次勸他換一部智能手機,可林生總是聽不進去。       上完廁所,馬加寒暄了幾句,就打算離開林生的時裝店。林生卻熱情地遞來手機,說:“兄弟,給你,現在盡管打。”馬加接過手機,走到店門外,低頭撥了一陣號碼,然后心不在焉地放耳朵邊聽了聽,很快就把手機還給林生。其實,馬加根本就沒有打電話。他看著林生的手機,想到剛才借手機被林生拒絕的情形,心里很是不快。     “沒有誤事吧?”林生歉意地問。   “沒有,放心好了。”馬加淡然一笑。    馬加回家后還是覺得氣不打一處來。想到林生有一次用絨布擦拭他那寶貝手機的細心樣子,想到林生用手機給老婆打電話時的幸福表情,想到他多次勸林生換一部新款手機的苦口婆心,馬加自嘲地笑了笑,他實在弄不明白,林生為什么把一部破手機當寶貝。“真是奇了怪了,我怎么會跟一個沒品位的人交上朋友呢?”馬加忍不住在心里嘀咕。      自此,馬加跟林生來往的頻次開始減少了。林生有幾次打電話請馬加吃飯,馬加總以生意忙走不開為由搪塞。半年后,馬加要去義烏進一批換季時裝,但手頭一時吃緊,向幾個朋友借錢都未能如愿,他這才想起了林生。但又想到他心里對林生產生的那種芥蒂,馬加便不好意思去找林生當面開口,于是就打電話向他借錢。林生很痛快地說:“兄弟,10萬元夠嗎?生意耽誤不得,你馬上過來拿錢。”馬加打完電話,竟然在原地呆立了很久。      在去義烏的高鐵列車上,馬加誠懇地給林生發了一條微信,希望林生趕快換一部手機,并提醒林生說,如果那部老土的手機再不換的話肯定有損他的形象,對生意極為不利。林生馬上回復:這部手機是我妻子在我最困難的時候賣掉項鏈、耳環為我買的。7年了,我像呵護自己的手指一樣愛惜著它。請原諒,那天我沒有在你如廁時借你,因為我怕它被細菌污染了。兄弟,感謝你的提醒,我將把這部舊手機保存起來,換一部新款手機。          馬加看著林生發來的每一字,只覺得心里羞愧不已,想回復林生表達歉意,卻覺得手里的手機似有千斤重,半天也寫不出一個字來。 +10我喜歡


黃昱泉的momo好物推薦21961謝涵俊的熱門嚴選張嘉辰的優質推薦評比
李群虹的優惠好物 蔡守貞的評價心得吳佳亨的推薦評比好物89595 歐玄鑫的開箱推薦文天地2695余玉娟的焦點新聞部落格90987 黃國喜推薦評比新聞6205536495黃軍蓉周年慶優惠 徐偉琬的優質推薦評比18255

arrow
arrow
    全站熱搜

    w86fvjd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(0) 人氣()